【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零售百年基業的變革,非一朝一夕,一風一口。物聯網的“轄區”范圍內,各賽道選手躋身而上,百舸爭流,風口上的豬一個接一個快速出現,然后又在漫長的考察期中走向各自的命運,智能音箱、共享單車、新零售......莫不如此。今天來說說新零售這只豬能飛多久、飛多遠。
新舊零售,實為一種零售
新零售是零售業的一大類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總稱,它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征和優勢:物聯網化(以傳感器、RFID等底層器件、泛在通信和云服務為載體,實現零售商品和設備的聯網);自動化(以各種便捷支付、AI應用如生物識別、和綜合傳感器的大量應用,營造從自動到無人化的快捷購物體驗);
線上線下協同化(線上數據的導入和教育,線下體驗的直接性和必要性,相互補足,相互打通,融合社交的屬性);客戶精準畫像(以零售大數據和AI為基礎的各種零售場景、客戶特征等分析)。
眾所周知,在上一個互聯網周期里,電商的快速崛起對零售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在物聯網周期里,至少從現在來看,零售業能否借助物聯網周期的新技術,實現模式的創新和騰飛呢?新零售的優勢能否如愿實現?
要客觀評判新零售的功過與邊界,還需從零售業本身的行業訴求和發展趨勢說起。那么,零售業自身待解決的剛需問題有哪些?主要還是圍繞著人、貨、場三者的運營而展開。
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消費者,另一部分是零售運營和管理人員??蛻暨@里,如何獲得更多、更精準的客戶是始終未變的根本訴求;零售人員這里,如何減少人員、提高運營效率也是長期訴求。
貨即零售貨物。對于傳統零售從業者而言,如何選擇銷售的物品、如何高效向消費者展示物品、如何快捷管理貨物(減少損毀率、快速調度等)也是傳統需求。
場即以場景為主打的零售模式。對于傳統業者而言,它可能代表物品的擺放邏輯、廣告方式,以此來吸引消費者進入某種消費場景。隨著媒體形式和AI技術的發展,零售場景的展現方式也有了多樣的突破,如AR展示、電子標牌等,對于消費者更具場景化的吸引力和沉浸感。
無論零售業態如何變化,新舊之間,還是圍繞著零售行業的基本訴求。因此,我們將新零售視為解決傳統零售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那么三大訴求就是新零售不變的立足點。借由自身具備的四大優勢,切實為零售行業解決這些問題了嗎?
新零售如今答卷潦草
很遺憾,答案可能不盡如“新零售”擁躉者之意。猶記“新零售”風頭正盛時,無論是巨頭、初創還是資本市場,爭先恐后搶占賽道,從亞馬遜的“Amazon Go”,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京東的無界零售等巨頭線上轉戰線下,雙向打通;到無人販賣機市場蜂擁而起,各初創企業火速從一線城市布局到二線三線;再到中小型企業無人店、販賣機迎來關店潮......這場風口來勢洶洶,卻刮得潦草。
具體到行業角度而言,新零售固有很多創新和優勢,對消費者和零售業者均有切實的吸引力,然而落地層面來看,這些美好的愿景猶如加了濾鏡的藍圖,模糊又虛幻。為什么這么說呢?
不妨先來看看新零售創新模式如今的生存狀況,遇到了哪些問題。首先,高昂的成本讓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新零售解決方案推廣實施在極大程度上受阻。
目前,在無人化、智能化、線上下打通這幾大思路上做的較好的多為巨頭,互聯網巨頭、商超巨頭、電商巨頭……而只有巨頭參與,中小型企業占比極小的產業是不成熟的標志之一。究其原因,技術門檻高、前期投入大、成本和收益不明晰是阻礙中小型企業與巨頭分食市場的高壓線。
其次,創新的業務模式需技術和市場的雙重成熟。技術方面,包括物聯網綜合技術的未成熟、以及零售企業IT基礎系統的不健全。
也就是說,物聯網技術的集大成者被“試驗性地”應用到零售行業,其自身的完善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拿無人零售的佼佼者Amazon來說,雖有綜合傳感器、攝像頭、生物識別、物品識別等技術加持,但取貨仍存在盲區,稱重仍有錯漏,結賬系統仍有bug。這并非吹毛求疵,而是,我們必須承認,在物聯網初級階段,其解決方案尚存在較高的誤差率。而另一方面,零售行業普遍信息化和數字化程度不高,要建立在IT系統、大數據系統,耗時漫長、運維人員培訓難度大,需較高的人力財力成本才能開發出一套新零售系統。
市場方面,也包括了多種情形。市場教育和場景定位就是兩個薄弱環節。無人業態是對傳統零售的一種創新,然而消費者開始只是沖著新鮮感去買單,而非剛需。在這個過程中,若不能得到非常優越的體驗,無人業態反而成為一種蹇足,因為這不符合消費習慣。而教育消費者市場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營造體驗,更需時間培養耐心。如,自動售貨機(飲料售貨機、綜合機、便利柜、自動咖啡機、智能售飯機)是無人零售中布局最早,也是用戶占比最多(29.5%)的,但部分品類投放數量還不多,用戶習慣還在養成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僅消費者,零售業者也需要被“教育”。如果場景定位不明確,則無法吸引到目標消費者,因此所有雜亂無章的媒體手段和展示技術也就成了“錦上添花”,無法成為真正的競爭力。這也成為“消費者體驗”無法真正提升的一大原因。
另外,零售業一直面臨的供應鏈管理難題尚未解。當人、貨、場的情形隨著物聯網技術進行重構,新零售自身需要更為精細的運營,如,供應鏈管理能力就是考驗新零售入局者能否駕馭新模式、解決舊問題的綜合能力。尤其對于生鮮類無人店而言,其對于物流、供應鏈的即時管理要求極高,它關系著貨物質量、消費體驗,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結語
本文分析了新零售現今面臨的問題,但并未對此趨勢一棒打死,它需要經過時間的淬煉、在技術、市場、資本、模式等綜合考驗下證明自身的優勢,否則只能淪為風停豬掉的炮灰。
文章鏈接:中國安防展覽網 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68477.html